克心的意思、克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克心的解释约束内心。 汉 袁绍 《与公孙瓒书》:“足下曾不寻讨祸源,克心罪己。”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漕矩吒国》:“宗事外道,克心苦行,天神授其呪术。”
亦作“尅心”。铭刻在心。《三国志·吴志·贺齐传》“ 徐盛 被创矢矛”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 权 征 合肥 还,为 张辽 所掩袭於 津 北,几至危殆。 齐 时率三千兵在 津 南迎 权 …… 权 自前收其泪曰:‘大惭!谨以尅心,非但书诸绅也。’”
词语分解克的解释 克 (④剋) è 能够:克勤克俭。 战胜,攻下:攻克。克复(战胜敌人并收回失地)。 制伏:克服。克制。克己奉公。以柔克刚。 严格限定:克日。克期。克扣。 消化:克食。 公制重量单位或质量单位:一克等于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枢纽,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旷神网络扩展解释“克心”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核心解释:
“克心”主要指克制内心欲望,保持理智。由“克”(克制、战胜)和“心”(思想、意志)组成,强调通过自我约束抵御外界干扰或诱惑。
二、详细释义
约束内心
出处:汉代袁绍《与公孙瓒书》中提到“克心罪己”,意为约束内心、反省自身;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描述苦行者“克心苦行”,体现对内心的严格把控。
用法:多用于形容修身养性或自我反省的行为,如“克心修行”“克心自持”。
铭刻于心(较少见)
出处:《三国志》注引《江表传》中孙权提到“谨以尅心”,意为将某事铭记于心。
变体:写作“尅心”,强调深刻记忆或郑重承诺。
三、其他相关
姓名学含义:作为名字时,“克”象征战胜困难,“心”代表思想或核心,组合寓意坚韧与智慧,但需注意五行属性(木金相克)。
文学引用:网络小说《克心》以近代为背景,可能借用该词表达主角的内心挣扎。
四、使用建议
在现代汉语中,“约束内心”是主流含义,适合用于强调自控力的语境;
若需表达“铭记”之意,建议结合上下文或使用更明确的词汇(如“铭心”),避免歧义。
如需进一步查阅古籍原文或姓名案例,可参考、6、7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克心》的意思
《克心》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抑制住坏的念头,克制自己的邪恶欲望。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克制住自己的邪恶念头,保持纯洁和善良的品质。
拆分部首和笔画
《克心》这个词,部首是 “八”、“心” 两个部首。它的笔画数是 6 个。
来源
《克心》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卫灵公》中的陈情,意为克制自己的邪恶念头。
繁体
《克心》这个成语的繁体字是「剋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中,克心的写法有时会将“剋”作为“刻”,意味着用刀割舍不良念头,保持善良的心态。
例句
他能够克心克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路。
组词
-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 心地善良:内心纯净善良。
近义词
- 忍心:抑制自己的邪恶念头。
- 守正不阿:始终坚守正道,不受外界的影响。
反义词
- 放纵心意:没有克制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任性行事。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餶飿儿百羞便溺鼈行避人碧绒绒博雅草戚昌霍侈从迟晦宠儿翠裘得意洋洋地震度量放身坟冢隑隑拱默狗舌狗中海月行不胜衣秏尽浩露合表环辙洁持节序机搆机权鸠类集族举将郡君口辨劳方俐齿伶牙掳掠品谊諐咎勤工俭学请辠宂剧盛鬋笙籥盛则市电石母庶位悌友痛绝屯粮威香问绢文资舞刀跃马瞎编跣步歇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