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作为波兰的盟友,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国宣战。原本以为欧洲的战争会像一战那样,成为一场消耗战。万万没有相对,法国、荷兰等国家迅速战败,英国依靠海军和空军苦苦支撑。当时,美国在不介入战争的情况下,给予英国很大的援助。英国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本土和北非战场,至于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地,防御力量非常单薄。
日本是德国在亚洲的盟友,欧洲达成一锅粥的时候,日本并没有动手。因为日本陆军的主力被东亚战场牵制,此外,日本不想立刻得罪美英等国家。美英等国家也不想过分刺激日本,双方属于心照不宣的模式。但是,日本趁机接管了越南地区以后,直接刺激了美英等国。美英等国停止了对日本的资源出口,为了巩固远东地区的力量,英国抽调部分海军力量增援东南亚地区。
当时,英国组成了Z舰队,这支舰队包括1艘航母、1艘最新型的战列舰、1艘巡洋舰和4艘护卫舰组成。但是在增援的过程中,航母出现了技术问题,临时返回了英国。因此,Z舰队得不到海军航空兵的掩护,只能依靠自己的防空武器。为了尽可能扩大自己的控制区,决绝能源的问题,日本发动了珍珠港事件,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
1941年12月8日,日本开始进攻菲律宾、马来亚等地。当时,驻扎在新加坡的英国Z舰队主动北上增援,准备与日本军队决一死战。其实,脱离了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英国舰队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为了对付英国舰队,日本海军抽调了3艘航母、9艘巡洋舰和16艘驱逐舰。虽然在单挑能力,不如英国的新型战列舰。但是依靠数量众多的战机,英国舰队也无力应付。12月10日,英国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马来亚海上开战。
日本舰队没有与英国舰队进行对轰,而且依靠航母舰载机的优势,出动战机不断的投放炸弹和鱼雷。英国舰队只有6艘舰艇,而且没有航空兵掩护,双拳难敌四手。虽然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很先进,但最终还是被日本战机击沉。按照幸存者的描述,当时的战场情景“犹如一大群狼崽子,围攻一头硕大的棕熊。”最终,几艘英国舰艇前后被击沉。由于救生衣和救生艇不足,大部分官兵阵亡。
随着Z舰队的灭亡,英国彻底丧失了制海权,日本军队可以从容的在各个地点登陆。在这次战役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舰载航空兵的崛起,对传统舰艇的威胁。其实,在几个月之前,英国海军围攻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也是这样的战术。一大群战机和舰艇围攻,即使是强大的战列舰也挡不住。天道好轮回,好事自然并不都是日本的。
在二战的后期,日本发展了6万吨级的大和级战列舰,这种战列舰安装了460毫米的巨炮。面对大和级战列舰,美国海军中没有舰艇能够与之单挑。但是,美国出动了大量的战机和舰艇,对大和级战列舰进行反复进攻。最终,前后2艘大和级战列舰以同样的命运沉默。在二战期间,巨舰大炮的时代开始落伍,航空兵成为了主流。在二战期间,英国主要在欧洲、北非和东南亚地区作战,在战争规模上,远远不如美国和苏联。
尤其是苏联,歼灭了德国陆军的主力。在几次大规模战役中,动辄投入了上百万军队。由于英国Z舰队的覆灭,日本军队前后占领了缅甸、新加坡、马来亚等地区,这是日本的鼎盛时期。在二战的中后期,日本与美国上演了太平洋上的大决战。至于其他国家,只有看热闹的份。德国的陆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对海军的使用上远不如日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