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人们对于梅花的喜爱,除了赏梅,还种、玩、吃,可以说创意无限,让凡俗的日子充满诗意。
那么今天就来看看,梅花的一些历史文化~
一
梅花的品质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梅花,更多的是因为梅花身上的品质,梅花有中国人的骨气,中国人的胸襟。
在陈慧英笔下的《梅花魂》里曾写到:“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在寒冬腊月里,尽管迎接梅花的是凛冽的北风,滋育它的是冰天雪地,但梅花与严寒对抗,毫不低头。
它傲雪斗霜、谦虚乐观。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天地的无限风采!
二
古人赏梅有讲究
人们爱梅花,尤爱赏梅。每到梅花盛开的季节,总会抽空去看看。
特别是小寒时节,民间多有赏梅风俗,甚为风雅。那赏梅的习俗是何时开始的呢?
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梅花至少在西汉时就被引种栽培和应用,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汉魏六朝隋唐时期,人们就对梅及梅花的观赏开始兴起。并对梅花的欣赏颇为讲究。
人们不仅爱观察梅花的花树形象、梅花的花朵颜色及香味、花开节律特征都会关注。
如此一番下来,人们再开始用诗歌、音乐、绘画等手法展现梅花的芳菲美丽。
到了宋代,梅花突破了一般芳菲物色的审美内涵,上升为一种精神象征,成了民族品格的写意符号。
也因此,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梅花作词谱曲!大量咏梅诗文流传至今。
三
梅花文化——吃喝玩乐
吃:你听说过梅花粥吗?实际上,这是在宋代就有的一种美食。
有记载说:“扫落梅英净洗,用雪水煮白粥,候熟,入英同煮。”这样熬出来的梅粥亦作暗香粥。
在古代梅花不但可以入馔,生吃梅花也是古人冬日舌尖的风雅事之一。
诗人杨万里就喜食梅花,他爱梅爱得如痴如醉,平生曾说:“老夫自要嚼梅花。”
乐:在漫长的冬季,古人为了消磨时间,逐渐有了“九九消寒”的习俗。
自元代开始,北京地区的妇女流行起画梅花。
梅花有九朵九瓣,数九天里每天涂红一个花瓣,称为“九九消寒图”。
玩:北宋人爱梅,其中一个名为林逋的诗人最为“痴迷”。
他喜恬淡,不趋荣利。他隐居在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只有两个爱好——植梅、养鹤。
自称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他的一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流传千古,他也被后人认为是开咏梅风气之先者。
四
梅花寓意
由于古人对梅花格外的喜爱,赏梅成为一代潮流,咏梅的文学作品接连而来。
梅花题材的绘画也兴盛起来,在玉雕界也是喜闻乐见。美好的寓意,让人爱不释手。
1、五福临门
梅花有五片花瓣,又称为“五福花”, 分别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和平和顺利。
它的存在是一种精神,它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
2、喜上眉梢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
素有“一树独先天下春”的美誉。
而喜鹊是一种报喜鸟,它常与喜鹊组合在一起,寓意喜上眉梢,好运将要降临。
南红玛瑙 精雕【双喜临门】吊坠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3、坚韧不拔:梅花,它不与别的花在春秋争奇斗艳,它傲然挺立在严冬,精神抖擞,任凭风吹雨打,它从不低头折节。
梅花用它那坚韧的性格洗礼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4、高风亮节:梅花,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 昂首怒放,独具风采。是品格坚强、高风亮节之人的象征。
所以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拥有 傲骨之风、顽强不息且有德行的人。
南红玛瑙 精雕【喜上眉梢】吊坠 搭配蜜蜡 点击图片一键购买
5、友情:松竹梅一起寓意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谢,梅迎寒开放,因而有“岁寒三友”之说。象征着喻忠贞的友情。
玉麒说
梅花向来受人推崇喜爱,它傲雪临霜、亭亭玉立、坚韧不拔。它用高洁质朴的性格,洗涤人们的心灵,也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再读一篇
01、无戒不成婚从何而来?这些文化不可不 知!
02、为何有品位的人,都喜欢赏玩雅器?
03、行家揭秘,羊脂玉凭什么稳坐王位经久不衰?
喜欢珠宝玉石,想买真玉好玉
扫码加NGTC宝石学家玉麒老师
交流、学习、选购吧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品玉石在等你
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